根據《網絡安全法》規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分體把還是一體把?世巡賽車隊在用的彎把盤點
公路車把組對車手的騎行姿勢、操控乃至舒適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那么如何選擇一根適合自己的彎把呢?職業賽場上的每一件產品都代表著性能的巔峰,參考大PRO們的選擇,或許能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把組。
1、Shimano PRO
Shimano作為公路車變速套件行業最具統治力的品牌,在配件品牌也擁有極強的競爭力,旗下的PRO VIBE系列也是職業賽場上出場率最高的彎把之一,主要有VIBE,VIBE SL和VIBE AERO SL三種彎把型號。
PRO VIBE的鋁合金版本可能是近幾年賽場上使用率最高的一款彎把,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大PRO的頂級戰車,不是應該被碳纖維武裝到牙齒嗎?然而在車把位置,鋁合金在車手發力時的形變更小,這讓車手在進攻時能夠有更干脆的反饋和精準的操作,這就讓很多車手選擇了更重的鋁合金車把。
但是鋁合金車把的弊端也在于此,沒有了碳纖維優秀的彈性和韌性,吸震能力不足,使得鋁合金車把的舒適性相較碳纖維彎把更差。加之較重的質量,越來越多的車手選擇使用碳纖維版本的VIBE以及輕量化版本的VIBE SL出戰賽場,它們在盡量保持剛性的同時,減輕了重量,提升了舒適性,還有近些年流行的氣動彎把選項VIBE AERO和AERO SL。
不得不說,內走線的氣動彎把在顏值上真是讓人難以拒絕,AERO SL 42mm規格的重量只有205g,在氣動彎把中算得上是相當輕量了。總體上,Shimano PRO VIBE系列彎把可以分為:高剛性、輕量化和氣動化三種,各有偏重和取舍,車手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彎把。
2、FSA/VISION
FSA/VISION在公路車賽場上的把組出鏡率可以說能和Shimano平分秋色,尤其是在氣動一體把和全內走線成為趨勢之后,VISION在這兩個方面的攻勢相當迅速。
2020年的19支頂級車隊中,有4支車隊使用了FSA/VISION的把組,主要取向有二,其一為輕量化人體工學把FSA K-FORCE彎把,其二為偏向氣動和整合的VISION系列把組和ACR技術。前者深受爬坡手的喜愛,而后者則為追求氣動的車手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很多沒有完善全內走線設計的品牌,靠著ACR技術實現了全內走、全整合。
3、Deda
意大利品牌Deda做出了類似FSA的ACR技術的研發方向,幫助實現完全內走線,使整車更加氣動和整合,可以說Deda和FSA是推行公路車全內走線進程中的催化劑,讓很多沒有自主研發把組的品牌做到了全內走。
▲環法總冠軍都在用的Deda一體把
4、品牌自主研發彎把
除了上述三個彎把品牌,跟隨全內走線設計一起發展起來的品牌自研整合式把組也越來越多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像S-Works Aerofly 2和捷安特Contact SLR這樣的分體式把組,還有就是像Canyon和Scott推出的的一體彎把。
當下這些品牌自主研發彎把的主要設計方向是為了匹配自家車架的內走線整合方案,除了是Specialized,還有BMC、TREK(Bontrager)、捷安特、Scott(Syncros)、Cervelo,這些品牌都為自己的全內走線車架設計了相匹配的分體彎把,它們配合自主研發的把立和車架能最大程度地整合車頭走線。值得一提的是,S-Works Aerofly 2的顆粒設計能讓車手更容易長時間保持TT姿勢以獲得更多的空氣動力學優勢,而Cervelo的異形把組,看著就兇猛有個性。
一體最大的優勢是輕吧~
+1
0最大優勢是整合……vision 5D一體把下來,比我os99+k force重至少60g
+1
0感覺現在公路車的前衛技術,比如油碟、電變、真空胎、全內走線等,一旦出了問題都更鼓勵去車店解決,對自主處理并不友好。雖然我十分熱衷這些新技術,但也不得不承認在家就能搞定一切的日子離普通車友越來越遠。
這些“前衛技術”有些甚至是在山地車上出現近10年了,相對傳統而言的確會更麻煩,所以只能在全新的技術平臺進行優化,如Shimano10年前的立缸剎車換油極其麻煩,后來優化成如今的換油系統簡單的多。所以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昂
山地??比如某聲音品牌?嘖嘖嘖
+1
0一體沒我的規格,而且還更重更貴更麻煩
+1
0來自天津的車迷,騎車八年,愛車八年
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